
生活不只有詩和遠方,還有責任與擔當。下面小編為大家總結整理了關于責任和擔當的名人事例素材,希望大家喜歡。
素材一:
回溯歷史,燭之武、觸龍用智慧和巧言勇于擔當國家的危難;司馬遷忍辱負重,用《史記》勇于擔當歷史賦予他的良史之職;譚嗣同用流血勇于擔當中國之變法。由此可見,唯有擔當,才能蛻變出華美的自己。
真正的擔當是懂得舍棄,收獲成就。
偉大的科學家錢學森年輕時留學美國,學有所成后,不顧美國政府的反對,執意回國效力。他放棄了優越的生活環境,放棄了高額薪水,雙手重新抓住的卻是中國導彈事業,扶起的亦是中華民族不屈的靈魂。晉代著名詩人陶淵明看透官場黑暗,不愿卷入官場是非,毅然放棄了讓他心累的五斗米,拖下官服,隱居南山,拿起的是悠然閑適的輕松自在。是陶潛的身影“帶月荷鋤歸”,是那回首便“悠然見南山”的寧靜致遠,他用“歸去來兮”的方式,為自己在喧囂的江塵中找尋了一方桃源。
生活在物欲橫流的年代里,不應讓欲望迷失了雙眼,要學會有所舍棄,那也是在為自己以后的路鋪就基石,亦是一種擔當。
真正的擔當是無私奉獻,不畏險阻。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的陳云蓉,她患有嚴重的脂肪肝。但為了拯救兒子,她暴走50天,脂肪肝消失了,并成功移植肝的二分之一給兒子,她用親情的擔當,拯救了兒子的生命,她用她的擔當發起了命運的馬拉松。身高只有127cm的侏儒美國青年布拉斯科,扛起自身體重三倍的'救火設備,勇敢的沖進火場,眼神堅定而自信,身影獨特而美麗。他將巨大的消防水管投向大火,賣力地撲滅最后一絲火星,是他用殘缺的生命擔當起拯救生命的重任,是他在擔當中磨煉出無私的精神!
無私援助,在困厄中挺身而出,是他們用對生命的尊重擔當起救助生命的重任,是他們在擔當中將生命升華!
真正的擔當是忘卻生死,誓死衛國。
林則徐,于列強橫行之時,萬里銷煙,雄壯虎門,壯我國人。是他,冷對昏君,怒對貪官,擔當起“開眼看世界”的責任。是他,含恨被貶,忠而被忘,仍心念強國圖存的責任!“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他擁有的是一顆英武的民族魂。金晶,于藏亂竄之時,孤身抵擋,緊擁火炬,展我國威。是她,用弱小的身軀,抵住粗暴的藏分子,擔當起保護火炬,維護世界和平的責任。是她,在遭遇驚嚇,在傳火炬之時,依然綻放出最燦爛的笑容,她展現出最完美的中國風范!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擔當就是要對國勇于承擔,讓自己的力量融入到國家的發展之中,在擔當中讓生命的脈搏與祖國的血脈一起跳動。
人生無論貧窮還是富有,低賤還是尊貴,都有自己的那份但當。敢于擔當,才能贏得別人的認同與信賴。因為擔當而偉大,因為擔當而崇高。讓我們乘上擔當的翅膀,回歸真我!
素材二: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正因有這樣的勇氣去勇于擔當,才鑄成了,偉大的周總理。也誠如孫中山先生所言:“既以擔當中國改革發展為己任,既不可以若敗而灰心,亦不能因困難而縮步。精神灌注,猛力向前,則終有最后成功之日。”先生的話告訴我們:做一件事情,首先要勇于擔當,并且不畏艱難,按道理做事,總有一天會走向成功。
康德說:“既然我已經走在了這條路上,任何事都不能阻止我走下去”。人生之路,“路漫漫其修遠兮”,如果我們已經選定了選擇了前進的方向,那么就要勇敢的擔當起重任。不在失敗和困難前畏縮不前,集中精力,成功之日總會到來。
勇于擔當則明,心死放棄則暗,這是被無數事實證明的真理。暢游歷史之中,從楊偉人之間,你會為他們在困難面前勇于擔當的身影所感動。當我們,還停留在困難面前時,不妨去看看巴金老人晚年在《隨想錄》中對自己曾做過的錯事,曾說過的假話,所做出的懺悔。他自己勇于擔當,為國家,為人民,樹立了說真話的榜樣,他的成功,實現了他“化作泥土,留在人們芳香的腳印中”的愿望。
林則徐,勇于擔當,成為名族英雄,巴爾扎克,勇于擔當,在困境中成長,還有像吳菊萍,吳斌這樣的現代人,勇于擔當,成為‘最美’。在看看,現實中的許多人沒有責任意識,不敢擔當,從而有了“毒膠囊”、“地溝油”等事件,人民該嗅醒自己了,為了國家,為了社會,勇敢地擔當責任,不畏困難,走向成功。
三月是雷鋒的日子,他是一名平平常常的人民子弟兵,他沒有顯著的家庭背景,沒有過人的頭腦與才華。但他卻成了中華人民的榜樣,而這樣的成就,就與他一生的行為舉動及言語有關,他從來沒有與人民發生嘴角的摩擦。他常常把他的工資捐給一些孤兒和平貧的人,而他吃穿都很簡單,正因他處處為人民著想,用于擔當,使他成了中華人民永遠的驕傲。
人若軟弱,就是自己最大的敵人;人若勇敢,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人從一出生就注定要承擔責任,大到為整個人類做出貢獻,小到,承擔起自己的生活。在漫漫人生道路上,誰都無法預測,下一秒,我們將必須擔負起什么重任。我們只能防患于未然,提高自身的文化與見識。
我們同樣會遭到失敗,但我們不能輕易找個理由就放棄,因為成功者每天都在尋找新的方法,而失敗者每天都在尋找借口,所以,我們要直面困難,勇于擔當,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邁向成功!
素材三:
戰國時期,有七個大國,它們是齊、楚、燕、韓、趙、魏.秦,歷史上稱為“戰國七雄”。 這七國當中,又數秦國最強大。秦國常常欺侮趙國。有一次,趙王派一個大臣的手下人藺相如到秦國去交涉。藺相如見了秦王,憑著機智和勇敢,給趙國爭得了不少面子。秦王見趙國有這樣的人才,就不敢再小看趙國了。趙王看藺相如這么能干。就先封他為“大夫”,后封為上卿(相當于后來的宰相)。
趙王這么看重藺相如,可氣壞了趙國的大將軍廉頗。他想:我為趙國拚命打仗,功勞難道不如藺相如嗎?藺相如光憑一張嘴,有什么了不起的本領,地位倒比我還高!他越想越不服氣,怒氣沖沖地說:“我要是碰著藺相如,要當面給他點兒難堪,看他能把我怎么樣!”
廉頗的這些話傳到了藺相如耳朵里。藺相如立刻吩咐自己手下的人,叫他們以后碰著廉頗手下的人,千萬要讓著點兒,不要和他們爭吵。以后,他自己坐車出門,只要聽說廉頗打前面來了,就叫馬車夫把車子趕到小巷子里,等廉頗過去了再走。
廉頗手下的人,看見上卿這么讓著自己的主人,更加得意忘形了,見了藺相如手下的人,就嘲笑他們。藺相如手下的人受不了這個氣,就跟藺相如說:“您的地位比廉將軍高,他罵您,您反而躲著他,讓著他,他越發不把您放在眼里啦!這么下去,我們可受不了。”
藺相如心平氣和地問他們:“廉將軍跟秦王相比,哪一個厲害呢?”大伙兒說:“那當然是秦王厲害。”藺相如說:“對呀!我見了秦王都不怕,難道還怕廉將軍嗎?要知道,秦國現在不敢來打趙國,就是因為國內文官武將一條心。我們兩人好比是兩只老虎,兩只老虎要是打起架來,不免有一只要受傷,甚至死掉,這就給秦國造成了進攻趙國的好機會。你們想想,國家的事兒要緊,還是私人的面子要緊?”
藺相如手下的人聽了這一番話,非常感動,以后看見廉頗手下的人,都小心謹慎,總是讓著他們。
藺相如的這番話,后來傳到了廉頗的耳朵里。廉頗慚愧極了。他脫掉一只袖子,露著肩膀,背了一根荊條,直奔藺相如家。藺相如連忙出來迎接廉頗。廉頗對著藺相如跪了下來,雙手捧著荊條,請藺相如鞭打自己。藺相如把荊條扔在地上,急忙用雙手扶起廉頗,給他穿好衣服,拉著他的手請他坐下。
藺相如和廉頗從此成了很要好的朋友。這兩個人一文一武,同心協力為國家辦事,秦國因此更不敢欺侮趙國了。“負荊請罪”也就成了一句成語,表示向別人道歉、承認錯誤的意思。
如果你需要在線作圖,30gk小編推薦個不錯的在線作圖網站:https://www.zhaotu.com/
以上,就是30高考網的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勇于擔當的名人事例素材簡短全部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本文標題:勇于擔當的名人事例素材簡短
wap地址: https://m.30gk.com/newsdetail/106479.html
上一篇:夢想開頭結尾優美句子摘抄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