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古代沒有標點符號,一篇文章甚至一本書,都是一個漢字挨著一個漢字地寫下來的,所以前人讀書都要自己斷句。在一句話的末了用句號斷開,叫“句”;在一句之內語氣停頓的地方用逗號斷開,叫“讀”(dòu)。所以文言文的斷句也可以叫斷句讀。
文言文斷句口訣
古文斷句莫畏難,仔細琢磨只等閑。
文段休問長與短,熟讀精思是關鍵。
內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動手把句斷。
聯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難細分辨。
緊緊抓住“曰”“云”“言”,對話最易被發現。
常用虛詞是標志,更有規律供參看。
習慣句式掌握住,固定結構莫拆散。
詞性詞義要精研,語法結構幫助判。
排比對偶與反復,修辭提供好條件;
相同詞語緊相連,一般中間要點斷。
題目做完回頭看,根據要求細檢驗。
打牢基礎看課本,培養語感讀經典;
操千曲,觀千劍,斷句也要常實踐。
斷句的基本方法

(一)節奏劃分有訣竅,劃一劃二不劃三。
“劃一劃二不劃三”意思是說在一句文言句子中,停頓一二次是常事,停頓三次或三次以上就很少了,即使是要停頓三次或三次以上,做題時,也可以省去可劃可不劃的地方。
(二)主謂動賓要停頓,謂補之間照樣分。
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謂賓,而主語一般由名詞或代詞充當。名詞一般為文章陳述、描寫、說明或議論的對象,在它們的前后往往要進行斷句。名詞(代詞)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語和賓語,因此,找出文中反復出現的名詞或代詞,就基本上可以斷出句讀了。
(三)遇上關聯想一想,總領詞后漫步走。
古人的文章沒有標點符號,為了明辨句讀,虛詞就成了重要的標志。文言文中“之乎者也”之類的虛詞特別多,歐陽修的《醉翁亭記》通篇用了二十七個“也”字,幾乎每句句末都用了“也”字,傳為美談。
句首發語詞:夫、蓋、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竊、請、敬等常用于一句話的開頭,在它們的前面一般要斷開。常用于句首的相對獨立的嘆詞,如嗟夫、嗟乎、嗚呼等,前后都可斷句;
(四)古二今一要慎重,名詞狀語須打住。
連在一起的兩個單音詞,朗讀時要分開讀;名詞活用作狀語的這個“活用詞”之前要停頓。
(五)省略成分斷沒錯,提示停頓理當然。
古代漢語常有省略句式,在省略之處停頓準保沒錯,有些語氣詞用在句子中,表示提示或舒緩語氣,在這個詞的后面停頓合情合理。
(六)專有名詞分清楚,節奏劃分顧全貌。
古代漢語有很多表示人名、地名、年號名、官職名等的詞語,我們要加以分辨,在這些專有名詞的中間是決不能停頓的。
如果你需要在線作圖,30gk小編推薦個不錯的在線作圖網站:https://www.zhaotu.com/
以上,就是30高考網的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文言文斷句技巧順口溜及六大規律全部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本文標題:文言文斷句技巧順口溜及六大規律
wap地址: https://m.30gk.com/newsdetail/154655.html
上一篇:孔子師郯子的師意思
上一篇: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