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網北京2月2日電 (趙英梓)“9.3”閱兵日上威武的裝備方陣在世界的矚目下通過天安門廣場,“神舟”與“天宮”在蒼茫宇宙準確“一吻”,“嫦娥”探測器環繞月球飛向更遠深空……這些耀眼的科技成就震撼著我們每個中國人。
2015年秋天,北理工的師生中流行這樣一句話:“在‘9.3’大閱兵里的武器裝備,不是北理工研制的,就是北理工參與研制的。”這句話源于北理工參與了本次閱兵27個地面裝備方隊(其中作戰裝備方隊23個)和10個空中飛行方隊中的17個地面方隊和8個空中方隊的裝備研制工作,涉及精確打擊、高效毀傷、機動突防、遠程壓制、軍用信息與對抗、火力指揮與控制、先進制造、軍用信息和對抗、先進材料與工藝等多個領域,充分展示了北理工國防科技創新成果的水平和為武器裝備跨越式發展所做出的貢獻,受到世人矚目。
統籌“雙一流”大學建設,夯實科研基石,除了繼續加強國防特色之外,還應著眼于重大基礎問題的研究,推動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這些是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基礎,是學校科技工作持續發展的動力保障。學校大力鼓勵理工結合、文理滲透,發展新興交叉領域,通過獨樹一幟的“特立論壇”,不斷凝練面向未來的科學問題和工程技術問題,在光電技術與系統、能源科學、制造與工程科學、材料科學、化學科學等領域取得一系列前瞻性成果。
“十二五”期間,北理工科技投入總量近100億元,其中國防科技投入接近科技投入總量的70%,居全國高校前列,體現了鮮明的國防特色。
“十二五”期間,北理工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23項,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獲獎12項,其中包括體現國家重大創新的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體現重要科學發現的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牽頭獲獎總數位列全國高校第15位。特別需要說明的是,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專用項目獲獎數方面,北理工居全國第3位。
“十二五”期間,北理工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得國防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榮獲首屆國防科技創新團隊獎,獲得國防科學技術獎總數位居全國高校首位,授權國防專利和有效國防專利數均為全國高校第一。
“十二五”期間,學校國家級平臺增至8個、省部級平臺增至43個,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獲批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北京市電動車協同創新中心;獲批北京市首批高精尖中心—智能機器人與系統高精尖創新中心。
北京理工大學目前已經基本形成以國防科研為主體、軍民融合、結構合理的科研新格局。北理工在國防科技和國家重大研究任務中的地位不斷鞏固和提高,整體科技實力位居全國高校前列。
當前,統籌推進“雙一流”大學建設,是中國高校面臨的重要命題,是使命,也是責任。作為誕生于抗日烽火中的中國共產黨創建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學,服務國家需求一直是北理工不變的精神追求,為國不計得失,孕育不凡之力。
如果你需要在線作圖,30gk小編推薦個不錯的在線作圖網站:https://www.zhaotu.com/
以上,就是30高考網的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從9.3閱兵看北京理工大學國防技術有多牛全部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本文標題:從9.3閱兵看北京理工大學國防技術有多牛
wap地址: https://m.30gk.com/newsdetail/9516.html
上一篇:何謂批次線、調檔線、錄取線?
上一篇:“985工程”大學名單